“过度医疗”存争议,部分疾病需谨慎
坊间流传着一些说法,比如某某得了病去医院折腾后没两天就去世了,这让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属十分纠结,治怕“过度医疗”,不治又怕病情恶化。那么哪些病可能“越治越糟”,是不是真的“不治反而活得更久”呢?
轻度高血压:用药需谨慎
轻度高血压不一定非得靠药物控制,刚确诊的患者可先尝试生活方式调整。比如少盐多动,每天盐摄入量减少3g,血压就能下降5 - 6mmHg;控制体重,肥胖者减重5kg,血压可下降10mmHg;保持心情舒畅,焦虑紧张会让血压飙升。但如果高血压已经影响到心脏、肾脏或眼底,就要听医生的。
轻微骨折:合理护理是关键
对于某些轻微骨折,长期卧床可能带来更严重问题。比如肋骨骨折,可适当活动,深呼吸、轻微活动有助于恢复,同时要补充营养,避免镇痛药滥用。但如果骨折严重,如股骨颈骨折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良性前列腺增生:生活调整很重要
轻度前列腺增生可通过生活调整缓解,像少喝酒、少熬夜、少憋尿,每天温水坐浴15分钟,适当运动,尤其是凯格尔训练。若出现尿潴留、严重影响生活,就得考虑手术。
老年痴呆早期:非药物干预为主
老年痴呆早期药物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,此时多动脑,如读书、下棋等,多社交,饮食调理采用地中海饮食更重要。若病情发展到中后期影响日常生活,才需药物干预。
轻度糖尿病:先进行生活管理
轻度糖尿病可先进行生活管理,少吃精米白面,多吃粗粮,适量运动,控制饮食量。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,才需要药物辅助。
轻度抑郁症:非药物方法不可少
轻度抑郁症不一定要靠药物,规律作息、晒太阳、心理疏导更有效。若抑郁症严重影响生活,就必须寻求专业治疗。
很多病不是“不治活得更久”,而是要避免“过度治疗”。医生应根据病情选方案,慢性病生活方式调整有时比药物治疗更重要,关键是合理治疗,避免过度医疗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金融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惊了!这6种病不去医院竟活得更久?是真的吗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